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发掘最古老玻璃加工遗址!这群四川人去斯里兰卡考古,取得新发现

时间:03-22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8

发掘最古老玻璃加工遗址!这群四川人去斯里兰卡考古,取得新发现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获悉,今年1至2月,由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斯里兰卡国家考古局和凯拉尼亚大学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斯里兰卡西北省的帕巴鲁伽拉(Pabalugala)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据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李玉牛副教授介绍,早在铁器时代,南亚、东南亚玻璃加工遗址众多,中国南海-南亚-中东形成贸易网络。此次发掘的帕巴鲁伽拉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玻璃加工遗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中斯联合考古队发掘出土遗物上万件四川大学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的考古合作,始于2017年,此前对印度洋古港曼泰港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工作,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新篇章。1月13日,一架从中国起飞的飞机,搭载着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5名考古专家,再次降落在斯里兰卡曼泰港。来自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的李玉牛副教授,曾参与过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云南海门口遗址、老挝南部冶铜遗址等的发掘或调查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也分别擅长玻璃研究和物理勘探技术。▲考古现场李玉牛介绍,在帕巴鲁伽拉遗址为期近1个月的考古工作中,中方与斯方组成的11人考古队使用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进行了地球物理考古勘探,在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面积达48平方米,发现了多个遗迹与大量玻璃生产相关遗物。其中,探方T1发现了一座半地穴式窑炉;探沟TG2和TG3中,发现了多个灰坑、石墙和柱洞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大量夹砂红陶、褐陶、各色玻璃珠子和玻璃制品达上万件,为研究帕巴鲁伽拉遗址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与当代透明的玻璃不同,在帕巴鲁伽拉遗址出土的玻璃并不透明,看起来更像是五颜六色的石头。李玉牛解释说,考古队根据该遗址出土的陶器的类型,并对陶器进行碳14测年,判断该遗址的年代区间大概介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而由于古代工艺水平所限,导致所烧制的玻璃不如现代玻璃那么明亮和透明。通过这些玻璃生产的相关遗物,考古队也得以一窥千年前的玻璃烧制、玻璃管制作、玻璃珠制作工艺。▲发掘的玻璃珠意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帕巴鲁伽拉遗址是曼泰港考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印度洋贸易中的关键环节。该遗址位于斯里兰卡西部库鲁内加拉平原,曾是印太海洋贸易体系中重要的商品产区,其产品遍布东亚早期历史时期的多个遗址,年代目前看来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由于过往考古工作的不足,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这处遗址,是斯里兰卡首次发现完整的玻璃生产相关窑炉,是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玻璃加工遗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据李玉牛介绍,当前的发掘,仅是整个帕巴鲁伽拉遗址的“冰山一角”。在物理勘探工作中,考古队共发现了70余个异常点,其中大部分疑似为窑址,还有大量的历史谜团等着考古队员们进一步发掘、研究。▲发掘的窑炉据悉,中国的玻璃制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当时人们称之为琉璃。直到西方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虽然使用玻璃的历史跨越了两千多年,但目前中国本土发现的确切的玻璃加工遗址极少,仅在山东博山有发现,年代可至元代。因此,参与国外玻璃加工遗址的发掘并进行对比研究,于中国考古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几年来,以四川大学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的考古合作为代表,中国与斯里兰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联合考古研究。一件件来自中国古代的陶瓷器,也在遥远的斯里兰卡出土,昭示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编辑 成序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